泰州先锋公益网

搜索
查看: 1781|回复: 1

混乱中的蓝天救援队,是江湖亦门派,民间组织终究会...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345

帖子

24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43
发表于 2023-11-4 08: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源“志愿视点”公众号

蓝天救援队正在陷入史无前例的混乱。在一起受到全国关注的失踪案发生后,这件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察觉。

10月初,一名4岁半的女孩在上海南汇新城海滩走失,上海蓝天救援队接到委托,开展了搜救任务。几天后,这支队伍发布了中止搜救的声明。很快,另一支号称上海蓝天救援队的队伍也发布了声明,指出对方不代表蓝天救援队官方,蓝天救援队还在持续救援。“真假美猴王?李逵和李鬼?”两支蓝天救援队发出了前后矛盾的消息,让关注此事的人们糊涂了。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远在广西的桂林蓝天救援队队长莫日华对这种混乱已司空见惯。2020年至今,蓝天救援队的内部纷争已持续了三年多。这段时间里,北京蓝天救援队原法人代表、理事长张勇被罢免职务并开除队籍,北京蓝天救援队队长曹伟伟成为新的法人代表和理事长。两人在社交媒体上指控对方存在不当行为,分别提起了诉讼。

在蓝天救援队的体系中,张勇和曹伟伟各有追随的队伍,“蓝天”已经产生了分裂。莫日华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都是道听途说”,但蓝天救援队的分裂在民间救援的圈子里已经传开了。“以前出任务,说我们是蓝天救援队的,都有自豪感;现在一说我们是蓝天救援队的,别人就问‘你们官司打完没有’,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莫日华不明白,原本大家都是在做公益,为什么闹成了这样。

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是北京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之一和首任法人代表,她把中国民间救援队的圈子形容为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有少林,有武当,有峨眉,每个派别都有爱恨情仇,派别之间有各种联系。最关键的是价值观的一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这个江湖中,蓝天救援队是公认的“名门大派”。但是现在,没有人能说清,蓝天救援队还要在混乱中度过多久,这一切又会给它自身带来怎样的反噬。

张勇在一次会议中说到蓝天救援队到了瓶颈期,已经出现初心不纯、技术偏差、纪律涣散、事故多发等实际问题,所以必须要做出一些总结和调整。张勇对《中国新闻周刊》也做了同样的反思,这几年蓝天救援队的无序扩张,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的队伍迅速在全国建立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粗放式的发展,留下了很多隐患”。

从蓝天救援队的发展史来看,迅速扩张似乎是一种很难避免的结果。

故事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开头。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接下来的几十天,超过130万名志愿者自发深入灾区开展救援,2008年后来也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网名为“远山”的张勇和几位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一起进入汶川,他们遇到了来自各地的志愿者,萌发了建立民间救援队的想法。回去后,志愿者们在各地建立了救援队,都叫“蓝天”。除了张勇、邱莉莉等人在2008年11月成立的北京蓝天救援队,青海蓝天救援队、厦门蓝天救援队等队伍也在2008年成立。

随后几年,各地又陆续出现了许多以“蓝天”为名的民间救援队,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兄弟联盟。2014年开始,蓝天救援队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建立队伍,具体说来,一旦有灾难发生,蓝天救援队接到消息后要在3分钟之内响应,5分钟岗位就绪,3小时以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所以我们想要迅速扩张队伍,哪里需要救援,哪里就有我们”。

在2014年9月,国内共有108支蓝天救援队。而到当下,这个数字是接近1000支。在民间救援力量蓬勃发展的草莽时代,迅速扩张是好事,但也成为了双刃剑。张勇在近几年的反思中不断提及这一点。

今年8月,结束涿州水灾救援后,张勇在朋友圈发表长文,“我们没有跟上,大团队的问题是粗犷发展,不好刹车……队伍发展到1000支,素质却整体下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年前,蓝天救援队在民众的印象中还是非常专业的,这5年间,很多优秀的民间救援队后来居上,在纪律、队伍建设、专业性等各方面都做得不错,而蓝天救援队却在原地踏步,整体素质还在下降。

这种下滑与迅速扩张有关,也与蓝天内部早有端倪的持续分裂密切相关。

不可避免的分裂。造神与崇拜确实是蓝天救援队曾经的一种宣传手段,大约始于2012年。曹伟伟回忆,刚进入蓝天救援队时,她就听大家说,张勇卖掉了房子,拿出全部家当做公益,大家都格外佩服他。“我学过市场管理,对于人物包装非常有经验。去了蓝天之后,我说任何团队的发展都要有一个领头羊,所以一定要把张勇包装成团队的灵魂。谁从外地过来想见他,都得先预约。所有媒体采访,全部都给张勇一个人。一定要对外宣传,张勇为了蓝天付出了多少。”

不过,真正在蓝天救援队内部造成较大的分裂的,是2014年的《阜阳公约》。

《阜阳公约》第四条写道:“蓝天救援队总部与全国各地蓝天队伍的关系是直属管理关系,不是联盟关系。蓝天各地申请建队由总队派出联络官进行审核和考察,符合蓝天建队标准经批准可以建队……各地蓝天队伍的日常管理独立运作总部不参与管理,组织架构的变更及时上报总部备案。”

北京蓝天救援队和全国各地蓝天队伍直属管理的关系,在后来被认定为不合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严禁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垂直领导或变相垂直领导关系,严禁社会组织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

“民间救援队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分分合合。”公益人士郑小宁(化名)投身于公益救援十几年,与国内众多民间救援队关系密切。他发现,民间救援组织因为具有志愿属性,很难对成员进行管理,只能引导,一旦出现理念不合,很容易就产生分裂,也因此各地裂变出了越来越多新的民间救援队。

蓝天救援队如今的分裂处境,有个性原因,也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规律使然。只是绝大多数蓝天救援队队员仍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默默承受着分裂带来的后果。

如何造血?今年土耳其地震期间,蓝天救援队一共派了数百名志愿者前往救灾,桂林蓝天救援队也去了5个人。一趟10多天的国际救援下来,桂林蓝天救援队一共花了9万多元。

救援是一件需要大量资金的事,每一个环节都在花钱。举例说,如果出一趟水灾救援的任务,队里通常要去10~15人不等,要出油费、过路费、后勤保障费,到了当地车子会泡水、装备会损失,又需要维修费。救援装备的配置也很昂贵,“一个绳索救援小组是6~8人,全部装备算下来少则十多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

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张勇就强调要做“纯粹的公益”,不搞商业化,这是他让许多志愿者尤其钦佩的地方。曹伟伟说,刚进蓝天救援队时,她正是被这种理念所吸引。许多志愿者都因为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加入蓝天,“我们做救援不收老百姓一分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多牛啊”。

作为志愿者时,莫日华考虑到的只有救援,但作为志愿团队的管理者时,莫日华要考虑的事就变多了。购买设备、培训技能、外出救援都离不开资金,没有资金,队伍根本无法发展,而这些资金往往需要志愿者支付不少的一部分。5个队员去土耳其救援花的钱是大家平摊的,每个人都出了将近2万元。

蓝天救援队的资金来源有三类,一是志愿者无偿资助,二是社会的无偿捐助,三是政府对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张勇承认,蓝天救援队的资金来源还不够稳定,“确实没有健康的造血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蓝天救援队的发展。

民间救援组织中,不少队伍的造血机制和蓝天救援队存在区别。

李延照所在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现有155人,其中专职队员27人,年初去土耳其救援派出了23人的小分队,大概花了70万元,救援队员没有出钱。

技术培训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李延照是国内最早做急流、舟艇、绳索、冰面等综合救援技术培训的救援人士之一,这些年来,李延照和队里的骨干队员一直在为全国各地消防做培训,培训所得的师资费会回流到团队的资金池,用来做公益救援。

阜阳蓝天救援队现在已经更名为阜阳中青应急服务队,它的资金来源更为特殊,也很难复制。曹春雨在做救援之前是企业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算是个家底厚的人,基本上是我一己之力撑起这个队伍”,做救援的这些年,曹春雨说自己至少花了几百万元。

深圳市公益救援队在民间救援组织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郑小宁说,这支队伍也是民间救援组织中造血机制比较健康的。

深圳市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08年刚成立时,深圳市公益救援队同样需要志愿者自己掏钱外出学习,装备也都是志愿者自己买。到了2009年,深圳市公益救援队已经与一个公益基金会合作,每年会得到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用于救援的赞助费用,也与保险公司谈好了赞助,以优惠的价格为队员上了保险。随着队伍发展,深圳市公益救援队与更多公益基金会谈了合作,并在2014年进入深圳市政府采购名录,开始接一些政府的竞标项目,“目前,政府采购服务占到我们收入的八成左右,解决了队伍持续发展的问题”。

对于如何拓展资金来源,蓝天救援队还没有更多新的想法。曹伟伟说,资金多就多干一些事,资金少就少干一些事,“社会组织就是这样,做能力范围之内力所能及的事”。

转型的时刻。随着蓝天救援队的分裂几乎已成定局,大家开始猜测这支庞大的队伍将会裂变成什么模样。

似乎已经出现了三个“蓝天”。一个是跟着张勇的“蓝天”,也就是参加了上饶会议的400多支蓝天救援队;一个是跟着曹伟伟的“蓝天”;还有一个是两边都不跟的“蓝天”。

几位和蓝天救援队有渊源的人都认为,未来或许不止有三个“蓝天”。邱莉莉说,谁也不跟的那些队伍,全国有很多,彼此也没有什么联系,都是各干各的,“那就是1+1+n个队伍”。

但无论是哪个“蓝天”,都共同地走到了要转型的时刻。

“蓝天救援队最早是从山野救援开始的,以它为代表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最初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中国承担法定救援职能的消防当时还无法承担这样的山野救援。”邱莉莉说,随着中国应急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应急管理部在2018年成立,民间救援组织需要寻找新的定位。

它们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属地化,配合当地应急系统,扎根社区。许多民间救援队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不过,在民间救援组织寻找新定位的过程中,一些乱象也出现了。莫日华发现,现在在大灾救援现场,常会出现一些不具备专业技能的队伍,大约占三成左右,这些队伍在网上买几件衣服,买个冲锋舟,就跑到了救灾现场,“除了添堵,什么也做不了”。

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社会应急力量2300余支。这其中,郑小宁认为,非常专业的队伍不超10%,“没有5年,一个民间救援队伍不可能发展成真正专业的救援队伍”,只有这些专业队伍才具备到大灾现场救援的能力,剩下的队伍还是适合立足于本地,服务社区。

正因如此,郑小宁说,一定要划清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并且要形成清晰的标准:专业救援队到底需要多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成协中此前承担了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个课题——关于应急救援队伍的法制化建设。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应急管理部对于社会应急力量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制度上的规划,目前还在推进中。2022年底,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包括探索把民间救援组织纳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等共享共用的联合培训演练,未来还会继续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工作。

以上内容摘于2023.10.30总第111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起底蓝天救援队:自费甚至贴钱救援,数年前已分裂两方各自运作

国内第一支注册救援队,救援不收费是底线

蓝天救援(BLUE SKY RESCUE,简称BSR)大概是国人最熟悉的民间救援组织之一了。据其官网信息,蓝天救援品牌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组织。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499支品牌授权队伍,其中3万余名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而注册在案的志愿者数量要更多一些。

据南方周末早前报道,蓝天救援队的雏形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发起的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团体,成立之初的总队长为张勇。汶川地震后,该队伍有感于现场专业救援的缺乏,决心从山野救援转向力求专业的综合性救援。2010年,蓝天救援队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为国内第一支注册救援队——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其官方急救电话为4006009958,取“救救我吧”之意,承诺接到求援电话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

公众对于蓝天救援最大的好奇之一可能是其与政府的关系。蓝天救援是民间公益组织,但其品牌授权队伍必须加入本地政府应急体系,挂靠一家政府行政部门。救援队的业务包括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演练、保障、打捞、寻人等公益活动,并配合公安消防的任务。

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参与了2007年以后国内所有大型灾害的救援工作,每年救援案例超过1000起。曾参与汶川、玉树、 雅安 、云南,菲律宾、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救援活动。

公开信息显示,蓝天救援队的经费来源大致分为三块:志愿者无偿资助、政府对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社会的无偿捐助。张勇还在早年采访中透露,蓝天救援队很欢迎企业的赞助,但是对方必须出于公益目的,不能附带任何的冠名、广告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据山东商报报道,实际上以“政府主导、竞争承接、合同管理、评估兑现”为特征的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市都已普及实施。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民间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民间救援与政府应急救援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抢险救灾的覆盖范围。

救援本身并不收费,且“所有救援行动不收费”是蓝天救援队的底线——任何蓝天体系队伍必须严格遵守,违反者视为自动退出蓝天体系。

队员多有本职工作,官网公示每日救援简报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大多不是全职救援工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过加入救援队有一些硬性的基础要求,比如年满25周岁、有正常的工作收入和社会保险。参加蓝天培训和技能考核并通过考核后,可以成为蓝天救援队的预备队员。

其中,这些考核标准包括满足入队及服务时长、急救资格证书的获得和通过相关技能考试等。“蓝天救援信息公开平台”提供的小程序显示,提供急救资格证书的机构包括应急管理部、红十字会、AHA美国心脏协会、UNDSS联合国安全及安保部等。而可以培训的技能涉及水域、特种作业、绳索、急救、安全消防应急、现场、医师、通信、无人机、特种车辆、山地、城搜等领域。

进一步满足参加过全国大型培训科目、联合救援行动等要求后,预备队员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关于支出,队伍培训经费、救援装备成本、日常工作经费、出勤救援、交通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价格不菲。因此,救援队员不仅没有薪酬,有时甚至还要贴钱。张勇曾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坦言,自费救援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是队员流失的最大原因。受此影响,蓝天一度陷入“自费救援合理性”的舆论争议

救援人员并不是蓝天救援队的全部构成。据其官网信息,蓝天救援内设值班组、信息平台、协调组、全国助理组、秘书组、工作组等职能分组,对救援行动和求助“3分钟启动信息收集、30分钟根据预判决定是否启动救援”。

张勇曾在过往采访中进一步解释过“前后方联动”机制,指的是救援一线收到求救信号后,迅速联络可以立即出动的队员,并依照各自所处的方位及条件进行统一调配。

蓝天救援相关的多个网站和小程序上,也发布有任务地图、关于救援的每日工作报表、细致到职能分布的队伍组成等。据蓝天救援信息公开平台信息,10月8日正在进行的救援行动有788个,涉及全国多省。

蓝天救援队是我国民间救援队的代表之一。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登记在册以救援为主业的社会力量、救援队伍已有1300多支。2021年底,社会救援力量达到62万余人,成为我国应急救援的有效补充。

李逵还是李鬼?罗生门背后的品牌归属

回看热搜上的乌龙,先后发声的救援队实际是两支队伍。

声明中止搜救的是“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导致搜救取消的外部原因是“外面有了另外的任务”。天眼查信息显示,该组织成立于2014年,法人为杨春明。蓝鲸记者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到,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目前是在上海登记的唯一以“上海蓝天”命名的救援性社会组织。

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而随后否认搜救中止的是“BSR蓝天救援”在上海的队伍。据封面新闻报道,该负责人介绍称,“蓝天救援队”内部早年曾因品牌归属问题发生分歧,分裂成两部分力量各自运作,经常会在一些救援现场同时出现,“主要是为了救人救灾,一般情况下都是各自干各自的,没有冲突。BSR蓝天救援的品牌注册在我们这边,这次的声明是另一波人发布的。”

怎么理解“品牌注册”呢?

“蓝天救援”实行的是品牌授权管理模式。即由总部对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进行授权,从而建立各地独立发展、独立进行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的扁平管理模式——据南方周末报道,这一措施最早是蓝天救援用来应对“自费救援导致的经济压力”。

“蓝天救援”官网显示,北京蓝天救援队是蓝天救援品牌管理方。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0年,法人为曹伟伟——即官网上的现任蓝天救援队队长和品牌管理负责人。该救援队属于社会大众普遍认知中的“蓝天救援”品牌。

官网信息提及,蓝天救援对于品牌管理实用统一着装、统一理念制度、统一培训体系、统一大救援的协调。主要管理人员变更和重大事项实行向品牌管理方披露制度。不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因此实际上,北京蓝天救援队与各地蓝天救援品牌授权队伍并无垂直管理关系。各地区蓝天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独立管理、运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蓝天救援队曾在2021年时因为存在违规设立分支机构、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开展公开募捐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被警告、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六个月并罚款二万元。此外,北京蓝天救援队曾在2021年6月发布公告称,原法定代表人张勇违背理事会决议、滥用其登记代表人身份,假借北京蓝天救援队名义恶意起诉负有章照管职责的理事,抢夺救援队章照。北京蓝天救援队理事会在2020年6月通过了将蓝天救援队法定代表人张勇更换为曹伟伟的议案,并终止对张勇的一切授权。天眼查历史立案信息显示,张勇也在2020年起诉过北京蓝天救援队。前者随后在次年撤回起诉。

一言以蔽之,蓝天救援队内部的分歧已非近闻。针对此次“海滩女童走失事件”的乌龙声明,红网评论称:上海蓝天救援曾分家是小事,救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是头等大事。不过不管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与蓝天救援之间如何,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在危机面前挽救每一个受困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345

帖子

24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8: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为摘录,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网友参阅思考,以此进一步促进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