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这些建议,事关志愿服务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学雷锋志愿服务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论的话题之一,特选取三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 1以志愿服务架起两岸青年“连心桥” 如何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青年沟通交流、成长发展?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念兹在兹。 陈清莉认为,推动来陆台青参与志愿服务,对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促进心灵契合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志愿服务机制保障、平台载体构建优化、服务项目培育孵化等方面加强工作举措,以志愿服务架起两岸青年“连心桥”。 “对来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台青志愿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细则和办法。”陈清莉建议,出台更为具体细化的配套举措,形成涵盖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健全完善交流平台和机制,进一步发挥相关组织和平台载体的优势作用,在志愿服务的信息、项目、场地、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台青志愿者更多支持,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协助。 “服务项目培育孵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陈清莉认为,应聚焦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社区治理、环境保护、应急救护、助老助残、助学支教等领域,探索打造台青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经典服务品牌,建立完善台青志愿服务项目库,推动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落地,并通过相关媒介加大传播力度,推动台青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 陈清莉进一步建议,要搭好两岸青年志愿者沟通交流平台,充分了解台青志愿者的真正需求,鼓励台青创业园区等单位建立台青志愿服务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专业、能力、特长分门别类,适时组织开展专业性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技能;探索组建志愿服务评审团,以服务时长数、群众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为主要依据,开展台青志愿者服务成效评价,扩大志愿服务影响面;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针对台青志愿服务项目出台相应资金保障机制,引导台商台企参与建立台青志愿服务基金;鼓励建立台青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探索创新台青志愿服务积分制,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2完善中小学志愿服务 促进教育“双减” 在志愿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备、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思考的新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在张朝晖看来,志愿服务是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是落实教育“双减”工作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推动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支持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但张朝晖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引起各方重视。 首先是中小学生志愿者法律界定的问题。对志愿者的年龄、志愿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志愿者人身安全等问题,还缺乏更加细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二是存在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泛化理解的现象。从实际情况看,尚缺乏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目标而有针对性设计的志愿服务活动或项目,导致中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是存在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度期许的现象。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并规定了高中3年完成40个学时的服务时长。在张朝晖看来,这些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过高估计了适宜中小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的实际供给。“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千方百计到处找项目,个别地方还出现过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偏离了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初衷,也背离了志愿服务自身的逻辑”。在调查中,有62.8%的学生和42.8%的教师反映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 四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张朝晖认为,在具体执行层面,指导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规范、指引比较缺乏,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备;针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老师组织志愿服务的系统化培训不足;促进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不足…… 张朝晖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从制度供给、项目供给、经费保障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办法。 3建立养老互助志愿服务统一信息平台 服务内容单一、信息化管理滞后,养老互助志愿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向正在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建议,建立全国省市统一的养老互助志愿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明确“时间银行”积分的兑换标准,健全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制度保障。 养老互助志愿服务,即自己对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可以存进“时间银行”,当未来自己需要帮助时也可以获得别人对自己同等时间的服务。近年来,互助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吴惠芳认为,以“时间银行”为主要内容的互助养老模式发展还比较缓慢,尚无统一的政策法规去助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群众对其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 吴惠芳提出,目前,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大部分以服务时间的长短来等量交换,但现实中服务内容、难度和强度等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很多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仅能提供一些基础服务的交换,用生活用品、公益课程进行物质激励,缺乏志愿精神的内在激励,对于年轻人或低龄老人来说无法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吴惠芳建议,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和指导力度,逐步建立全国省市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高效服务、有效评价和通存通兑奠定基础。针对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在实际运行中容易产生缺乏信用担保的问题,吴惠芳建议,结合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赋予时间积分以权益,明确规定兑换标准。同时,加大对社会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引入评估机制,促进提升服务的专业性。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志愿”
整理自: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 |